晓观天下:巴沙尔政权闪崩引发的讨论
20241209
历史的惯性还是力挺的魔咒?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政权在反政府武装的迅猛攻势下,短短几天内全面崩溃。这一局势再次引发公众对所谓“力挺魔咒”的关注:被某些砖家或学者“力挺”的政权或领袖,为何往往迅速衰败?
1. 巴沙尔政权的迅速崩塌
本次叙利亚局势突变,从反政府武装在多个地区的闪击,到总统府的“不战而降”,呈现出令人意外的“闪崩”态势。曾被视为伊朗和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支点的巴沙尔政权,其突然倒台带来了重要的地缘政治冲击,尤其对“抵抗之弧”的稳定性提出了巨大挑战。
2. “力挺魔咒”背后的因果
多年来,简中圈某些学者和舆论领袖频频为争议性政权“站台”,从萨达姆到巴沙尔,从卡扎菲到本·拉登,无一幸免。然而,这种“力挺魔咒”现象背后,更可能折射出这些政权内部深层次的问题:
治理失效:力挺者支持的往往是专制或极端主义者,这些政权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,终将难逃瓦解命运。
国际局势变化:地缘政治环境恶化,使得外部支持难以持续,从而加速被挺者的失败。
舆论导向的错位:力挺者往往出于反西方或反主流价值观立场支持某些政权,忽略其本质问题,最终被事实打脸。
3. 力挺与失败的逻辑
舆论热议中,“挺谁谁死”是否真的构成一种规律?从历史经验看,被力挺的对象通常因内外失衡陷入困境,而非力挺本身带来“死亡”。但力挺者的选择往往暴露其价值观错乱:
错误的价值偏向:力挺者多偏向专制、极权或极端势力,忽视其对人权、民主的破坏。
盲目的逆反心理:将反对主流视为正确,却在事实面前一再失算。
4. 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
巴沙尔政权的倒台对中东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:
“抵抗之弧”的瓦解: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显著削弱,叙利亚失守使伊朗面临孤立。
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受挫:失去叙利亚作为支点后,俄罗斯在中东的发言权大打折扣。
区域和平的希望:失去大国和极权政权搅局的中东,有可能迎来一段稳定期。
5. 对未来的启示
这一事件不仅让人重新思考“力挺魔咒”的成因,更为我们理解国际局势提供了反思:
警惕价值观失位:国际社会和舆论领袖应明确支持普世价值,而非盲目反主流。
历史审判无法避免:无论力挺与否,暴力与压迫终将被历史淘汰。
促进和平与合作:中东的稳定需要更多建设性对话与多方合作,而非短视的对抗。
赵晓评论:谁力挺谁并不重要,历史只会站在真理一边。对于力挺者而言,与其盲目站台,不如回归事实与理性,让历史和人民来裁决谁能真正屹立不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