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晓原创

回应雪田:也谈“一个人活在世,是要有对头顶三尺神明的敬畏的”

首页 /

回应雪田:也谈“一个人活在世,是要有对头顶三尺神明的敬畏的”

作者:赵晓

雪田推我《京都三千院,治愈一年的纷争浮躁与伤感》。读毕,被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生命思考所打动。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三千院的院落之美、图片之美,更以文字之美唤起读者尤其是国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。

一、雪田的文字令人动容

三千院的青苔、红叶、小石像,仿佛为人们的内心带来了一股无声的治愈力量。雪田的描述,将视觉的美感与心灵的平和融为一体。而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文章对生命的反思:

“当代的中国人,一般在受教育过程中,学的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。更有人看到国外的一些新兴宗教的乱象,以及有些宗教对战争的影响,比如ISIS,以及哈以战争中的宗教对立,会庆幸说幸亏我是‘无神论’者,或者‘唯物主义者’。”

“笔者在日本多年感受,觉得‘无神论’者,或者‘唯物主义者’的自我认知并不是一件好事,而是那时候我们成长过程的某种缺失。慢慢地,会体会到一个人活在世,是要有对头顶三尺神明的敬畏的。”

这两段话,娓娓道来,如一声晨钟,唤醒人们对自我与生命的重新审视。它既触动了我的思考,也让我深感共鸣。

二、也谈“一个人活在世,是要有对头顶三尺神明的敬畏的”

为何“对神明的敬畏”如此重要?不妨用一个比喻来说明:敬畏神明就像开车上路需要遵守红绿灯规则,若无敬畏,生命的行驶就容易冲红灯,甚至翻车。

敬畏,也是人生所必需的内在的道德导航仪,它提醒人们在权力、欲望和物质面前保持谦卑与克制。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,便容易陷入目空一切的狂妄;一个社会若失去敬畏,便可能滑向道德的深渊。正如《箴言》所言:“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,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。”(《箴言》9:10)

三、日本的启示:敬畏与文明的力量

日本就是一个有敬畏心的民族。它的历史,如同一个“从迷茫到觉醒”的故事。战前,日本向欧洲学习,奠定了现代工业与教育基础,却失落于“军国主义”的泥潭;战后,面对战败的惨痛,日本选择虚心向新教文明的美国学习,努力成为一个“成功的失败者”。

这一选择实在太了不起了!仿佛是一次“文化剃头”:日本承认美国拥有更高等的文明,愿意学习美式制度、科技和伦理观念。从明治维新到战后重建,日本展现了一种特别的品质——对更高文明的向往与敬畏,也因此让自身顺利融入世界高等文明。

这种敬畏不仅体现在日本人对外来的学习中,也渗透在日常生活中。从京都的三千院到日本的禅意庭院,人们在自然与文化中寻找敬畏的力量。这种力量为社会注入了一种“安静的高贵”,使得日本在纷繁的现代世界中保持独特的气质。

四、从基督信仰看“头顶的神明”

但我们究竟要敬畏什么呢?雪田文中提到“头顶三尺的神明”,那这位“神明”又是谁呢?中国人始终没有寻找到,所以孔子才说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。唯有《圣经》这部“天书”启示人类,祂是那位至高、独一的上帝——宇宙的创造主,也是生命的源头。

《圣经》显明,上帝不仅是万物的创造者,还是人类的道德律法的颁布者。祂既是“高高在上”的,也是“近在咫尺”的。正如诗篇所言:“天离地何等的高,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。”(《诗篇》103:11)

上帝的圣洁、公义和慈爱使祂成为可信赖的对象。基督徒相信,人类需要敬畏上帝,因为敬畏带来谦卑,谦卑带来智慧。

耶稣基督说:“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。”(《马太福音》23:12)这句教导仿佛一座“精神红绿灯”,提醒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谦卑而行。

美国的文明正是建立在对这位神明的敬畏与信仰根基上,也因此才有资格在战后充当日本的老师。当初,麦克阿瑟甚至想过,要派3000名宣教士到日本去,向日本传讲这位神明——拯救罪人的耶稣基督。很可惜,这一美好心愿未付诸实施。

五、祝福:从无神论到认识创造主

我欣赏雪田在日本的感受与反思。从无神论到无神论的怀疑与放弃,是一种美好的开端。而真正的信仰,就是真正的敬畏——认识那位至高、独一的创造主。

愿雪田从三千院的禅意,走向了对真理的追寻;也愿雪田从文化的敬畏,走向对生命创造主的敬拜。在这思考与追寻的过程中,愿她找到真正的平安与智慧。正如一个探求的旅行者在夜晚终于望见灯塔,那是一种真正的归属感。

“你们寻求我,若专心寻求,就必寻见。”(《耶利米书》29:13)

Date :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因时间精力有限,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,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,推荐微信联系,谢谢理解!

微信客服

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

在线联系

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

在线提问

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